第142章 (四十)沙場一知己,秋風五丈原(2)
關燈
小
中
大
“你叫我來就為了做這些數字游戲?那我們還是各自回去幹點正事吧。”司馬懿轉身要走。
“當然不是。我們都是熟悉結果的人,所以你會教育兒孫不要太殘忍的吧?”
司馬懿的表情是勝利的表情:“你在求我?”
諸葛亮搖頭:“我在救你。”
“最後贏的人是我,我還需要你救?”
“你記得我對曹子桓說的‘免身為幸,刑在子孫’嗎?”
“記得。”
“對你也適用。”
曹叡來見永安宮太後郭煦,依然問起當年母親甄氏的死狀。
郭煦依然大打太極,就是不正面回答。
曹叡很不甘心,雖然郭煦承認與否都不會影響他對此事的認知,但他就是想聽見郭煦親口說出來,最好再加上痛哭流涕伏地請罪,那才有一種為母親報仇的快感,就像受害人家屬一定要聽到兇手親口承認自己罪行的那種心情。
“太後還是說實話吧。”
郭煦不答。
“太皇太後已經死了,太後不會以為這次還會有人出面解圍吧?”
卞太皇太後在五年前病逝,曹叡為之上謚號曰宣。
“陛下何不先言武宣皇後之崩?聽聞與先帝薛美人之死有關,而宮中知詳情者莫若陛下。”
郭煦的話讓曹叡的臉上紅紅白白了好一陣:卞太皇太後差不多是被氣死的,死前大罵曹叡逼幸先帝嬪妃的行為是“禽獸行”,而使卞太皇太後知道內情攪得皇宮大亂的就是那位貞烈的薛美人。
“或者……陛下說說毛氏?”
曹叡的皇後毛氏,初以美貌得盛寵,逼退了曹叡的原配虞氏,終於坐上了皇後的寶座,然而“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曹叡移情別戀的速度比他爹和他爺爺都快多了,毛氏的新鮮感過去之後,他就開始厭煩她。他像曹丕當年一樣出去游玩卻不帶皇後,回宮時毛氏只不過問了他一句,他就大怒,認為身邊有毛氏的眼線監視自己,他先是把侍奉毛氏的宮女內侍全部處死,接著,又逼迫毛氏自殺。
“她暴病而死,與朕何幹?”
郭煦從容答道:“先帝固有此言。”
“毛氏也有不賢!”
郭煦仍然從容:“先帝固有此言。”
曹叡倍感尷尬,郭煦是在用毛氏的遭遇比擬甄氏,暗指曹叡父子倆一個德性。曹叡繞來繞去只能繞回最初的問題:“朕只想聽太後說母後崩逝的原因。”
“不知道。”郭煦說得一點都不含糊。
曹叡掃了一眼郭煦身邊的婢女:“太後身邊人也許有知道的?外間傳言太後從先朝陵中救得一位宮女,能說先朝故事,分毫不差,想來過去的事都記得如此清楚,近來的事就更記得清楚了。”
“怪力亂神非老婦所知。”
“哈!”曹叡怪笑了一聲,“巧了,這宮女朕剛好知道在哪兒,不如當場問問?”
曹叡一聲令下,內侍押進來一個老婦人,顯然已經受過刑,身上的衣裳都被鞭子撕成了一條一條的,血跡斑斑,花白頭發揉成一團,臉上有幾處青腫,鼻子還在滴血。
曹叡看著郭煦沒有變化的神情,暗自冷笑,命那個老婦再說一遍供詞。
老婦斷斷續續講述了自己早年曾為甄氏接生,後來被當年還是郭貴嬪的郭煦找到,要她謊稱東鄉公主已死,甄氏在重大打擊之下與曹丕決裂的事。
“真不容易,朕總算找到了證人,太後還有什麽可說的?”曹叡的口氣居高臨下。
“口說無憑。老婦還要問她誣陷太後之罪!”郭煦說。
“事已至此,你還敢說母後不是你殺的!”
“先帝自殺,何以責問我!”
突然的安靜。
“哈哈哈哈哈!”曹叡突然大笑,“你總算承認了?母後不是暴病,不是因為不賢公議當死,而是被殺的!”
郭煦楞了一下神的工夫,曹叡就急不可耐地命人端來鴆酒:“送太後上路!”
郭煦無數次的設想過這個場景,可是十幾年過去,她也就麻木了,因而當曹叡突然雷厲風行起來的時候,她還是慌張了,身為太後培養出的冷靜的氣度,在求生的本能面前一敗塗地:“汝為人子,可追讎死父,為前母枉殺後母邪?”
曹叡不聽,命內侍強行把毒酒給郭煦灌下去,然後看著郭煦痛苦地在地上翻滾。
“現在你知道我娘當年是什麽感受了。”曹叡冷冷地說,趁著郭煦還聽得見,看得到。“你放心,我也會剪掉你的頭發,劃開你的臉,在你嘴裏塞滿糠皮的。這是你應得的。”
郭煦的手腳在地面抓刨著,大口吐血:“……嗚嚕嚕……”
曹叡湊到郭煦近前:“你說什麽?”
“嗉……嗉哇……”
“朕沒忘了她。害死母後的,朕一個都不會放過。”
“如果你相信歷史是你知道的那樣,你就該知道你的子孫會如何;如果你不相信歷史是你知道的那樣,你為何篤定這次會贏呢?”
“我篤定的是你會死。”司馬懿氣定神閑的踱至近前:“你那一封信把我罵得狗血淋頭,還給我送了一件漂亮的外袍——真是太感激了。你派來的使節說你吃得少幹得多,不會是騙我的吧?”
“‘食少事多,豈能久乎?’他聽見你這麽說了,回來跟我講過,伯約當時就很生氣,文長更直接,他說你咒我。”
“你的伯約生氣算什麽,你知不知道你送的那件外袍讓我手下的將軍們差點炸營?他們說你羞辱我,讓我一定要出戰。”
“然後?”
“然後我就穿上給他們看了看——他們大概都忙著花癡去了,沒人再提出戰的事兒。”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也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如此行為在意料之中:“那本來就不是用來羞辱你的,我知道你反正不會出戰。”
“那你信裏為什麽罵我?”
“那是做個樣子的,罵你的話又不是正文。”
諸葛亮派出的使節攜帶諸葛亮親筆信和一件華麗的女式蜀錦外袍來見司馬懿,冠冕堂皇的正文在司馬懿聽來根本不能算是羞辱:你見過誰用“你是個女人”這樣的話來諷刺女人的?
司馬懿看著信件四周點橫點橫的裝飾圖案,一笑:時間地點。摩斯電碼是個好用的東西。
連那件蜀錦外袍的領緣上也是摩斯電碼的變形,不顯山不露水的一句話:
你早晚用得上。
“我用這件衣服能幹什麽?顧影自憐?這麽蕩漾的顏色你是要我去勾引什麽人嗎?”
“難說啊。”諸葛亮看著不遠處的司馬師。
司馬懿順著諸葛亮的目光看了看:“別看了,那是我兒子,用不上的。倒是你,不要讓身邊的人寒心哪。”
司馬懿意有所指,諸葛亮卻不接招:“將來高平陵上,不知誰又寒了誰的心。”
司馬懿皺眉:“你知道的不少啊。”
“當然。包括你現在頭疼的事。”
“?”
“夏侯徽。”
司馬師隨司馬懿出征前,夏侯徽生下了第五個女兒。
司馬昭則剛剛和王元姬結婚,婚禮上這孩子笑得沒心沒肺的,王元姬挺著幾個月的大肚子,一臉的驕傲。
夏侯徽能感覺到司馬師對她日甚一日的冷淡,歸省了幾次,她去向哥哥夏侯玄討主意。不過夏侯玄不大顧得上妹妹,因為曹真死後,曹爽接替父親,漸漸成為朝中新貴,曹爽和夏侯玄是表兄弟,走得很近,曹爽經常登門求教,對夏侯玄很恭敬,他還多次保證過,如果自己日後得重用,一定不會忘了夏侯玄。
“那子元也能重新做官嗎?”
夏侯徽充滿希望地試探著問,卻沒有得到哥哥的任何回答。
從那時起,夏侯徽約略地感覺到,新的政治集團在形成,而且這個集團,是排斥司馬師的。有人對她說,她的丈夫,不,不止她的丈夫,應該說,司馬一家,都是“非曹魏之純臣也”。
夏侯徽在這樣的環境中也不得不強迫自己學著去偷聽、刺探和陽奉陰違。
在夏侯徽“無意”撞上幾次司馬懿和司馬師低聲商議事情的情況後,司馬師就跟夏侯徽分居了,夏侯徽有點害怕,想到自己的五個女兒,又頓時覺得有了底氣,孩子是她最後的屏障,卻也是最堅實的。
青龍二年,洛陽又爆發了一場瘟疫,波及範圍不算太大,但是建安二十一年橫掃四方的那場瘟疫實在給人留下了太深刻的教訓,所以司馬懿家裏,分餐行為執行得很徹底。夏侯徽不想看見自己丈夫的臉色,分餐的事讓她也很高興。
但是蜀漢又來找麻煩了,司馬懿不得不帶兒子出征,走之前,總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飯的。
幾案上擺了各自的飲食,新婚燕爾的司馬昭夫婦也在座,司馬懿揮退了婢女,只留下柏氏、伏氏和張氏三個小妾侍奉,目的就是為了讓家裏人不要拘束。司馬懿先動了筷子,司馬昭和王元姬跟著迫不及待的夾菜,然後甜甜蜜蜜地餵給對方秀恩愛;柏氏把一塊臘肉恭恭敬敬放到司馬懿碟子裏,司馬懿嘗過,覺得合口,又親自取了一塊夾給冷艷高貴都不肯動一下筷子的張春華:“夫人,這次的肉味還好,你嘗一嘗。”
夏侯徽看著羨慕不已,她偷眼看司馬師,盼望著司馬師也能這麽做。
司馬師感覺到了,他停下筷子,深情地看著夏侯徽的眼睛:“夫人渴嗎?喝點酒吧。”
夏侯徽並不渴,但司馬師的舉動已經讓她受寵若驚了,她答應著,伸手去拿自己面前的耳杯。
“我說的不是這個。”司馬師攔住了夏侯徽,然後擊掌三下。
帷幕後轉出來一個下卒模樣的人,手裏用漆盤端著一只酒樽,走到夏侯徽面前,恭敬地跪倒奉上。
“喝吧,夫人。”
夏侯徽先是高興,繼而有點莫名其妙,這不過是一場普通家宴,司馬師搞得卻太過隆重,一杯酒,何必如此鄭重其事?
也……說不定是他為過去冷淡我感到內疚,借此賠罪呢。
夏侯徽想到這裏,無比歡欣地伸手要去拿酒樽:“酒有些渾濁呢。”
“當然了,這是鴆酒。”
司馬師的口氣平淡無奇,夏侯徽在聽到“鴆酒”兩個字後卻嚇得驚叫一聲,這麽祥和的氛圍,丈夫突然拿上鴆酒給她解渴是什麽意思!
“喝了它。”
夏侯徽震驚地看著司馬師說不出話來。
“你喝不喝。”
“……”
“好。”
得不到回答的司馬師很幹脆的站起來了,一手取過裝滿鴆酒的酒樽,一手揪住了夏侯徽的頭發,把她往帷幕後面拖。
“啊……疼!疼……”
一屋子人都楞住了。
司馬師不去理會眾人的眼光,來到帷幕後面,便用力揪著夏侯徽的頭發強迫她擡頭,把一杯鴆酒都強灌下去。
夏侯徽連驚帶嚇,哭得眼淚鼻涕都糊在了一起:“不……”
然後就連“不”也說不出了,只有液體灌進食道的咕嚕嚕的聲音。
司馬昭傻在案前,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直到王元姬碰了他一下:“你還吃不吃?”
“元姬!你看……這……大哥他……”
“關你什麽事?”王元姬給了他一個大白眼,“這個芥絲你還吃不吃?餵,我說你別看了,嘴張那麽大,爹和娘都在看你呢。”
司馬昭扭頭去看司馬懿和張春華,果然兩人都在看他,但下一秒,兩個人又如常地吃吃喝喝,互相夾菜敬酒。
三個侍奉的小妾裏,伏氏和張氏渾身打著哆嗦,但也一聲不敢出,柏氏面色平靜,沈默著繼續給司馬懿和張春華倒酒。
帷幕裏夏侯徽披頭散發,不顧一切地掙紮,要把喝下去的毒酒吐出來,司馬師面無表情地扭住她的雙臂,夏侯徽絕望地哀號道:“司馬師!你為何如此對我!我嫁到你家五年,有什麽過錯!我還為你生了五個女兒!”
司馬師眼睛都不眨,別說五個女兒了,就是五個兒子他都不會放在心上。
“我和你這些年的夫妻之情,你全然不顧,你到底有沒有心!”
“沒有。”
司馬師突然說。
“我十七歲就沒有心了。”
“我是夏侯氏之女!我哥不會放過你的!陛下也不會饒了你的!”夏侯徽不完全是恐嚇,曹氏和夏侯氏護自家女兒都是出了名的,曹丕曾幹過因為夏侯尚寵幸小妾冷落自己的姐妹就把那個小妾賜死的事兒。
但張春華舉起耳杯,悠悠地嘆了一句:“好厲害的瘟疫。”
“司馬,做一個好人吧。”諸葛亮說得很誠懇。
“難道我現在不是一個好人?”
“你殺了太多不應該殺的人,你以後還有可能殺更多不該殺的人。”
“做好人有什麽好處?”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
“我現在也沒什麽可憂的。”
“你的後代子孫呢?還有,你的後代子孫將要統治的那些人……”
“又是這些老掉牙的因果報應!”司馬懿不耐煩聽,“像你這種人,路上看到掉的錢也從來不會去撿,就因為擔心意外之得會帶來意外之失,卻不想想‘天與不取,反收其咎’?世間哪有那麽多的因果,倘若真有天道,也忙得來不及作用在每一個人身上!若真有因果,你在盤蛇谷也殺了許多人,你……”
司馬懿突然頓住了。
“是,所以,我也做好了準備,我會承擔這個後果。司馬,你準備好了嗎?”
“你說的後果……包括你兒子?”
“包括……我兒子。”
這就沒什麽好說了。
“你說的這些,我都不信。”司馬懿甩開鬥篷,大步向回走,“你有本事,就活下去,直到看到結果的那一天,再來我面前認輸!”
“司馬,我知道了,你在這世上,果然只愛你自己。”諸葛亮在司馬懿身後,嘆息著蓋棺定論。
是夜,諸葛亮病篤於五丈原軍中。
楊儀再次從成都趕來,親自聽諸葛亮交待了蔣琬和費祎繼任的安排。然後楊儀反覆追問諸葛亮身後諸事,這也是劉禪最關心的,諸葛亮閉口不答。
楊儀只好退出去了。
剩姜維一個人跪在榻前唏噓流涕。
“葬我於……定軍山……”
姜維吃了一驚,他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諸葛亮身後的喪葬事宜連代表劉禪來的楊儀都不告訴,怎麽回告訴他呢?但他確定那一定是極其重要的話,於是他顧不得禮數,抱起諸葛亮,耳朵幾乎貼到了唇邊:“先生還有什麽話要交代?”
“埋……定軍山……”
“先生不回成都嗎?陛下也一定會安排的。”
“定軍山……”
諸葛亮如此執拗,姜維只能回答“是”,這個時候還讓先生牽掛是一種罪過。姜維想起歐翁曾經說過,定軍山是個好地方。
“全軍……緩退,不可亂……文長殿後自行……公威……公威不可隨軍……”
“是……我記住了……”姜維一邊哭,一邊暗自難過:先生的最後時光,依然是留給國事的。
諸葛亮卻好像體會到了他的心情一般:“今年……我不能去先帝陵了……你替我,替我去……案上……燒……”
姜維看著諸葛亮艱難而緩慢的向幾案伸出手去,連忙答應著把諸葛亮的身體平放到榻上:“先生稍等,我去拿!”
壓在硯臺下的幾張白絹,很好地疊起來,姜維拿到手裏,連忙轉身回到榻前。
“先生……”
諸葛亮的眼睛已經閉上了,仿佛是疲憊至極而陷入沈睡。
“先生。”姜維輕輕喚著,試圖再次抱起這具身體。
手上的感覺有種輕飄飄的沈重,經過操勞已經不堪負荷的身體當然沒有幾兩肉,沈重感卻是來自本身的無知覺。
姜維心裏一驚:“先生!”
沒有支撐的身體依然垂墜著。
“先生!先生!”
諸葛亮了無生氣的身體倒在姜維懷裏,已經聽不見姜維的大哭。
一霎時天都塌了的感覺,天空中烏雲開始聚合,打旋的陰風掀起大帳的一角,悄悄溜進來,把姜維取來的白絹吹得四散紛飛。
展開的白蝴蝶雙翼翩然,身上都是相同的兩句話: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作者有話要說:
諸葛亮去世是公元234年,但郭煦死亡時間是235年,明悼毛皇後被殺是237年,本節它們被捏合到同一時間了。
夏侯徽之死有多個版本的說法,本節采信《晉書》。原因很簡單啊,這個情節跌宕起伏,方便展現司馬一家子人的性格,反正看下來……就司馬昭一個人正常點兒。
作者說過再也不要讓瀕死之人話癆了……所以武侯您就死得簡單點兒,後事留給後人操心去吧,再說司馬都那麽不配合了,您還能怎麽著啊。最後那麽安排是諸葛亮不願意死在姜維懷裏,或者說不願意讓姜維看到自己死亡的過程,所以把這孩子支開了。至於最後那四句俗不可耐的話,雖然是要燒給劉備的,但也可以看做是對姜維的回答。對了,忘了是誰說過了,蜀國的杯具就在於老在“君生我未生”的怪圈裏打轉……
諸葛亮試圖勸司馬懿的那些話,也不能說司馬懿一句都沒聽進去,問題就在於她聽了一半沒聽一半……至於哪一半她聽了哪一半沒聽,後面會寫到的。
從下一章開始,宣王您老就一個人玩兒單機去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當然不是。我們都是熟悉結果的人,所以你會教育兒孫不要太殘忍的吧?”
司馬懿的表情是勝利的表情:“你在求我?”
諸葛亮搖頭:“我在救你。”
“最後贏的人是我,我還需要你救?”
“你記得我對曹子桓說的‘免身為幸,刑在子孫’嗎?”
“記得。”
“對你也適用。”
曹叡來見永安宮太後郭煦,依然問起當年母親甄氏的死狀。
郭煦依然大打太極,就是不正面回答。
曹叡很不甘心,雖然郭煦承認與否都不會影響他對此事的認知,但他就是想聽見郭煦親口說出來,最好再加上痛哭流涕伏地請罪,那才有一種為母親報仇的快感,就像受害人家屬一定要聽到兇手親口承認自己罪行的那種心情。
“太後還是說實話吧。”
郭煦不答。
“太皇太後已經死了,太後不會以為這次還會有人出面解圍吧?”
卞太皇太後在五年前病逝,曹叡為之上謚號曰宣。
“陛下何不先言武宣皇後之崩?聽聞與先帝薛美人之死有關,而宮中知詳情者莫若陛下。”
郭煦的話讓曹叡的臉上紅紅白白了好一陣:卞太皇太後差不多是被氣死的,死前大罵曹叡逼幸先帝嬪妃的行為是“禽獸行”,而使卞太皇太後知道內情攪得皇宮大亂的就是那位貞烈的薛美人。
“或者……陛下說說毛氏?”
曹叡的皇後毛氏,初以美貌得盛寵,逼退了曹叡的原配虞氏,終於坐上了皇後的寶座,然而“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曹叡移情別戀的速度比他爹和他爺爺都快多了,毛氏的新鮮感過去之後,他就開始厭煩她。他像曹丕當年一樣出去游玩卻不帶皇後,回宮時毛氏只不過問了他一句,他就大怒,認為身邊有毛氏的眼線監視自己,他先是把侍奉毛氏的宮女內侍全部處死,接著,又逼迫毛氏自殺。
“她暴病而死,與朕何幹?”
郭煦從容答道:“先帝固有此言。”
“毛氏也有不賢!”
郭煦仍然從容:“先帝固有此言。”
曹叡倍感尷尬,郭煦是在用毛氏的遭遇比擬甄氏,暗指曹叡父子倆一個德性。曹叡繞來繞去只能繞回最初的問題:“朕只想聽太後說母後崩逝的原因。”
“不知道。”郭煦說得一點都不含糊。
曹叡掃了一眼郭煦身邊的婢女:“太後身邊人也許有知道的?外間傳言太後從先朝陵中救得一位宮女,能說先朝故事,分毫不差,想來過去的事都記得如此清楚,近來的事就更記得清楚了。”
“怪力亂神非老婦所知。”
“哈!”曹叡怪笑了一聲,“巧了,這宮女朕剛好知道在哪兒,不如當場問問?”
曹叡一聲令下,內侍押進來一個老婦人,顯然已經受過刑,身上的衣裳都被鞭子撕成了一條一條的,血跡斑斑,花白頭發揉成一團,臉上有幾處青腫,鼻子還在滴血。
曹叡看著郭煦沒有變化的神情,暗自冷笑,命那個老婦再說一遍供詞。
老婦斷斷續續講述了自己早年曾為甄氏接生,後來被當年還是郭貴嬪的郭煦找到,要她謊稱東鄉公主已死,甄氏在重大打擊之下與曹丕決裂的事。
“真不容易,朕總算找到了證人,太後還有什麽可說的?”曹叡的口氣居高臨下。
“口說無憑。老婦還要問她誣陷太後之罪!”郭煦說。
“事已至此,你還敢說母後不是你殺的!”
“先帝自殺,何以責問我!”
突然的安靜。
“哈哈哈哈哈!”曹叡突然大笑,“你總算承認了?母後不是暴病,不是因為不賢公議當死,而是被殺的!”
郭煦楞了一下神的工夫,曹叡就急不可耐地命人端來鴆酒:“送太後上路!”
郭煦無數次的設想過這個場景,可是十幾年過去,她也就麻木了,因而當曹叡突然雷厲風行起來的時候,她還是慌張了,身為太後培養出的冷靜的氣度,在求生的本能面前一敗塗地:“汝為人子,可追讎死父,為前母枉殺後母邪?”
曹叡不聽,命內侍強行把毒酒給郭煦灌下去,然後看著郭煦痛苦地在地上翻滾。
“現在你知道我娘當年是什麽感受了。”曹叡冷冷地說,趁著郭煦還聽得見,看得到。“你放心,我也會剪掉你的頭發,劃開你的臉,在你嘴裏塞滿糠皮的。這是你應得的。”
郭煦的手腳在地面抓刨著,大口吐血:“……嗚嚕嚕……”
曹叡湊到郭煦近前:“你說什麽?”
“嗉……嗉哇……”
“朕沒忘了她。害死母後的,朕一個都不會放過。”
“如果你相信歷史是你知道的那樣,你就該知道你的子孫會如何;如果你不相信歷史是你知道的那樣,你為何篤定這次會贏呢?”
“我篤定的是你會死。”司馬懿氣定神閑的踱至近前:“你那一封信把我罵得狗血淋頭,還給我送了一件漂亮的外袍——真是太感激了。你派來的使節說你吃得少幹得多,不會是騙我的吧?”
“‘食少事多,豈能久乎?’他聽見你這麽說了,回來跟我講過,伯約當時就很生氣,文長更直接,他說你咒我。”
“你的伯約生氣算什麽,你知不知道你送的那件外袍讓我手下的將軍們差點炸營?他們說你羞辱我,讓我一定要出戰。”
“然後?”
“然後我就穿上給他們看了看——他們大概都忙著花癡去了,沒人再提出戰的事兒。”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也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如此行為在意料之中:“那本來就不是用來羞辱你的,我知道你反正不會出戰。”
“那你信裏為什麽罵我?”
“那是做個樣子的,罵你的話又不是正文。”
諸葛亮派出的使節攜帶諸葛亮親筆信和一件華麗的女式蜀錦外袍來見司馬懿,冠冕堂皇的正文在司馬懿聽來根本不能算是羞辱:你見過誰用“你是個女人”這樣的話來諷刺女人的?
司馬懿看著信件四周點橫點橫的裝飾圖案,一笑:時間地點。摩斯電碼是個好用的東西。
連那件蜀錦外袍的領緣上也是摩斯電碼的變形,不顯山不露水的一句話:
你早晚用得上。
“我用這件衣服能幹什麽?顧影自憐?這麽蕩漾的顏色你是要我去勾引什麽人嗎?”
“難說啊。”諸葛亮看著不遠處的司馬師。
司馬懿順著諸葛亮的目光看了看:“別看了,那是我兒子,用不上的。倒是你,不要讓身邊的人寒心哪。”
司馬懿意有所指,諸葛亮卻不接招:“將來高平陵上,不知誰又寒了誰的心。”
司馬懿皺眉:“你知道的不少啊。”
“當然。包括你現在頭疼的事。”
“?”
“夏侯徽。”
司馬師隨司馬懿出征前,夏侯徽生下了第五個女兒。
司馬昭則剛剛和王元姬結婚,婚禮上這孩子笑得沒心沒肺的,王元姬挺著幾個月的大肚子,一臉的驕傲。
夏侯徽能感覺到司馬師對她日甚一日的冷淡,歸省了幾次,她去向哥哥夏侯玄討主意。不過夏侯玄不大顧得上妹妹,因為曹真死後,曹爽接替父親,漸漸成為朝中新貴,曹爽和夏侯玄是表兄弟,走得很近,曹爽經常登門求教,對夏侯玄很恭敬,他還多次保證過,如果自己日後得重用,一定不會忘了夏侯玄。
“那子元也能重新做官嗎?”
夏侯徽充滿希望地試探著問,卻沒有得到哥哥的任何回答。
從那時起,夏侯徽約略地感覺到,新的政治集團在形成,而且這個集團,是排斥司馬師的。有人對她說,她的丈夫,不,不止她的丈夫,應該說,司馬一家,都是“非曹魏之純臣也”。
夏侯徽在這樣的環境中也不得不強迫自己學著去偷聽、刺探和陽奉陰違。
在夏侯徽“無意”撞上幾次司馬懿和司馬師低聲商議事情的情況後,司馬師就跟夏侯徽分居了,夏侯徽有點害怕,想到自己的五個女兒,又頓時覺得有了底氣,孩子是她最後的屏障,卻也是最堅實的。
青龍二年,洛陽又爆發了一場瘟疫,波及範圍不算太大,但是建安二十一年橫掃四方的那場瘟疫實在給人留下了太深刻的教訓,所以司馬懿家裏,分餐行為執行得很徹底。夏侯徽不想看見自己丈夫的臉色,分餐的事讓她也很高興。
但是蜀漢又來找麻煩了,司馬懿不得不帶兒子出征,走之前,總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飯的。
幾案上擺了各自的飲食,新婚燕爾的司馬昭夫婦也在座,司馬懿揮退了婢女,只留下柏氏、伏氏和張氏三個小妾侍奉,目的就是為了讓家裏人不要拘束。司馬懿先動了筷子,司馬昭和王元姬跟著迫不及待的夾菜,然後甜甜蜜蜜地餵給對方秀恩愛;柏氏把一塊臘肉恭恭敬敬放到司馬懿碟子裏,司馬懿嘗過,覺得合口,又親自取了一塊夾給冷艷高貴都不肯動一下筷子的張春華:“夫人,這次的肉味還好,你嘗一嘗。”
夏侯徽看著羨慕不已,她偷眼看司馬師,盼望著司馬師也能這麽做。
司馬師感覺到了,他停下筷子,深情地看著夏侯徽的眼睛:“夫人渴嗎?喝點酒吧。”
夏侯徽並不渴,但司馬師的舉動已經讓她受寵若驚了,她答應著,伸手去拿自己面前的耳杯。
“我說的不是這個。”司馬師攔住了夏侯徽,然後擊掌三下。
帷幕後轉出來一個下卒模樣的人,手裏用漆盤端著一只酒樽,走到夏侯徽面前,恭敬地跪倒奉上。
“喝吧,夫人。”
夏侯徽先是高興,繼而有點莫名其妙,這不過是一場普通家宴,司馬師搞得卻太過隆重,一杯酒,何必如此鄭重其事?
也……說不定是他為過去冷淡我感到內疚,借此賠罪呢。
夏侯徽想到這裏,無比歡欣地伸手要去拿酒樽:“酒有些渾濁呢。”
“當然了,這是鴆酒。”
司馬師的口氣平淡無奇,夏侯徽在聽到“鴆酒”兩個字後卻嚇得驚叫一聲,這麽祥和的氛圍,丈夫突然拿上鴆酒給她解渴是什麽意思!
“喝了它。”
夏侯徽震驚地看著司馬師說不出話來。
“你喝不喝。”
“……”
“好。”
得不到回答的司馬師很幹脆的站起來了,一手取過裝滿鴆酒的酒樽,一手揪住了夏侯徽的頭發,把她往帷幕後面拖。
“啊……疼!疼……”
一屋子人都楞住了。
司馬師不去理會眾人的眼光,來到帷幕後面,便用力揪著夏侯徽的頭發強迫她擡頭,把一杯鴆酒都強灌下去。
夏侯徽連驚帶嚇,哭得眼淚鼻涕都糊在了一起:“不……”
然後就連“不”也說不出了,只有液體灌進食道的咕嚕嚕的聲音。
司馬昭傻在案前,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直到王元姬碰了他一下:“你還吃不吃?”
“元姬!你看……這……大哥他……”
“關你什麽事?”王元姬給了他一個大白眼,“這個芥絲你還吃不吃?餵,我說你別看了,嘴張那麽大,爹和娘都在看你呢。”
司馬昭扭頭去看司馬懿和張春華,果然兩人都在看他,但下一秒,兩個人又如常地吃吃喝喝,互相夾菜敬酒。
三個侍奉的小妾裏,伏氏和張氏渾身打著哆嗦,但也一聲不敢出,柏氏面色平靜,沈默著繼續給司馬懿和張春華倒酒。
帷幕裏夏侯徽披頭散發,不顧一切地掙紮,要把喝下去的毒酒吐出來,司馬師面無表情地扭住她的雙臂,夏侯徽絕望地哀號道:“司馬師!你為何如此對我!我嫁到你家五年,有什麽過錯!我還為你生了五個女兒!”
司馬師眼睛都不眨,別說五個女兒了,就是五個兒子他都不會放在心上。
“我和你這些年的夫妻之情,你全然不顧,你到底有沒有心!”
“沒有。”
司馬師突然說。
“我十七歲就沒有心了。”
“我是夏侯氏之女!我哥不會放過你的!陛下也不會饒了你的!”夏侯徽不完全是恐嚇,曹氏和夏侯氏護自家女兒都是出了名的,曹丕曾幹過因為夏侯尚寵幸小妾冷落自己的姐妹就把那個小妾賜死的事兒。
但張春華舉起耳杯,悠悠地嘆了一句:“好厲害的瘟疫。”
“司馬,做一個好人吧。”諸葛亮說得很誠懇。
“難道我現在不是一個好人?”
“你殺了太多不應該殺的人,你以後還有可能殺更多不該殺的人。”
“做好人有什麽好處?”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
“我現在也沒什麽可憂的。”
“你的後代子孫呢?還有,你的後代子孫將要統治的那些人……”
“又是這些老掉牙的因果報應!”司馬懿不耐煩聽,“像你這種人,路上看到掉的錢也從來不會去撿,就因為擔心意外之得會帶來意外之失,卻不想想‘天與不取,反收其咎’?世間哪有那麽多的因果,倘若真有天道,也忙得來不及作用在每一個人身上!若真有因果,你在盤蛇谷也殺了許多人,你……”
司馬懿突然頓住了。
“是,所以,我也做好了準備,我會承擔這個後果。司馬,你準備好了嗎?”
“你說的後果……包括你兒子?”
“包括……我兒子。”
這就沒什麽好說了。
“你說的這些,我都不信。”司馬懿甩開鬥篷,大步向回走,“你有本事,就活下去,直到看到結果的那一天,再來我面前認輸!”
“司馬,我知道了,你在這世上,果然只愛你自己。”諸葛亮在司馬懿身後,嘆息著蓋棺定論。
是夜,諸葛亮病篤於五丈原軍中。
楊儀再次從成都趕來,親自聽諸葛亮交待了蔣琬和費祎繼任的安排。然後楊儀反覆追問諸葛亮身後諸事,這也是劉禪最關心的,諸葛亮閉口不答。
楊儀只好退出去了。
剩姜維一個人跪在榻前唏噓流涕。
“葬我於……定軍山……”
姜維吃了一驚,他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諸葛亮身後的喪葬事宜連代表劉禪來的楊儀都不告訴,怎麽回告訴他呢?但他確定那一定是極其重要的話,於是他顧不得禮數,抱起諸葛亮,耳朵幾乎貼到了唇邊:“先生還有什麽話要交代?”
“埋……定軍山……”
“先生不回成都嗎?陛下也一定會安排的。”
“定軍山……”
諸葛亮如此執拗,姜維只能回答“是”,這個時候還讓先生牽掛是一種罪過。姜維想起歐翁曾經說過,定軍山是個好地方。
“全軍……緩退,不可亂……文長殿後自行……公威……公威不可隨軍……”
“是……我記住了……”姜維一邊哭,一邊暗自難過:先生的最後時光,依然是留給國事的。
諸葛亮卻好像體會到了他的心情一般:“今年……我不能去先帝陵了……你替我,替我去……案上……燒……”
姜維看著諸葛亮艱難而緩慢的向幾案伸出手去,連忙答應著把諸葛亮的身體平放到榻上:“先生稍等,我去拿!”
壓在硯臺下的幾張白絹,很好地疊起來,姜維拿到手裏,連忙轉身回到榻前。
“先生……”
諸葛亮的眼睛已經閉上了,仿佛是疲憊至極而陷入沈睡。
“先生。”姜維輕輕喚著,試圖再次抱起這具身體。
手上的感覺有種輕飄飄的沈重,經過操勞已經不堪負荷的身體當然沒有幾兩肉,沈重感卻是來自本身的無知覺。
姜維心裏一驚:“先生!”
沒有支撐的身體依然垂墜著。
“先生!先生!”
諸葛亮了無生氣的身體倒在姜維懷裏,已經聽不見姜維的大哭。
一霎時天都塌了的感覺,天空中烏雲開始聚合,打旋的陰風掀起大帳的一角,悄悄溜進來,把姜維取來的白絹吹得四散紛飛。
展開的白蝴蝶雙翼翩然,身上都是相同的兩句話: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作者有話要說:
諸葛亮去世是公元234年,但郭煦死亡時間是235年,明悼毛皇後被殺是237年,本節它們被捏合到同一時間了。
夏侯徽之死有多個版本的說法,本節采信《晉書》。原因很簡單啊,這個情節跌宕起伏,方便展現司馬一家子人的性格,反正看下來……就司馬昭一個人正常點兒。
作者說過再也不要讓瀕死之人話癆了……所以武侯您就死得簡單點兒,後事留給後人操心去吧,再說司馬都那麽不配合了,您還能怎麽著啊。最後那麽安排是諸葛亮不願意死在姜維懷裏,或者說不願意讓姜維看到自己死亡的過程,所以把這孩子支開了。至於最後那四句俗不可耐的話,雖然是要燒給劉備的,但也可以看做是對姜維的回答。對了,忘了是誰說過了,蜀國的杯具就在於老在“君生我未生”的怪圈裏打轉……
諸葛亮試圖勸司馬懿的那些話,也不能說司馬懿一句都沒聽進去,問題就在於她聽了一半沒聽一半……至於哪一半她聽了哪一半沒聽,後面會寫到的。
從下一章開始,宣王您老就一個人玩兒單機去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